142 第五十四章 子牛子麋 02-《燕云怅恨录》


    第(2/3)页

    乱人盟稍有规模后,与西夏国暂时联手,西夏皇帝拓跋元昊就命张元、瞿广翰二人从各帮各派中甄选年轻帮众子弟到夏国去习学弓马骑射。当时只是好言相商,并无严命,说夏国骑射马战功夫要强过宋境多多,这些帮众子弟学成后再回到宋境,办事就要得力许多,有利于恢复大周。

    张元、瞿广翰二人对夏国也并非没有戒心,但其时双方刚刚联手,情洽意和,若开口拒绝此议,便是信不过夏国,不利于联手大势。二人有此顾虑,就没有反对,反倒全力去做。

    那时打服的帮派还少,去夏国的,也不过二十余人。这些人到了夏国,吃住饮食固然都是照上宾接待,夏国更是拨出良马劲弩供这些人骑训,西夏弓手也实心指点,并不藏私。

    半年后,这些人骑乘弓马之术无不大进,到了要返回宋境时,竟还有人不愿就走,非要再学上一些时日。

    这些人回到宋境,再将弓马骑术转授给同门,收效还真是不小。

    往后征服顺服的帮派越来越多,到夏国去的人也越多,最多时已过了三百人。后来中原多事,且义血堂北上之势甚明,去的人也就少了些。饶是如此,眼下还有一百二三十人滞留在夏国。

    这些人原本都在兴庆府附近禁卫军的军营里居住,就在半年前,拓跋元昊命他们迁到贺兰山中的青石台子与瑙水大沟居住,说上述两处更适合操练骑术,所学更接近实战。

    近来夏国人怪罪乱人盟挠乱宋境不力,突然发难,把这百十余人分隔在两处,营地四围都用精兵看守,可说已是人质。张元多日后才知道这事,也就谈不上先行阻止。唯有尽力照看这些人的饮食起居,不让他们过于受苦。夏国人也没当真把人全都关起来,这些人举动还是自由的,不过都已编入夏国军队,不得随意离开兵营。

    到了该轮换回去时,夏国皇帝只字不提轮换,似乎全然忘了这事。张元问起过几次,都被搪塞拖延过去了。这些人不能按时如约回到宋境,人人都知道情势不妙,更不会再派新人过来,这事就僵住了。

    夏国手中有了人质,行事就少了不少顾忌,没藏讹庞能公然派内立派,试图将乱人盟抢到手中,此事也是一大诱因。

    没藏讹庞一试得手,就觉着手中这百十个人质俱都是宝贝,若运用好了,可收到莫大之利。他便时时让人到山中这两处地方去,跟这些人私下会见,许诺好处,挑拨这些人跟张元、瞿广翰二人不和。更让这些人写下书信,由他派人送到宋境各帮派。

    这些信中,有的说起居还好,有的就说挨饿受冻,生不如死。至于如何说,全看各人喜好,看各家的掌门帮主都是何样的为人。

    乖乖听话写信的,暂时就不会有人跟他们为难。脾性刚烈一点的,就要挨打挨饿了。更有五六人被诬指为赵宋朝廷或契丹人的细作处死,饥寒之下,得了病也不给好好医治,甚或借医官之手杀人。

    诸般黑幕诸般手段无所不用,已有九人死在营中,只瞒着张元一人而已。

    卢子麋正是诸人之一,他这个人,受不得半点不公。夏国人如此言而无信不讲道理,不讲道义,他如何能忍得?自然也不会去写什么策反的家信。没藏讹庞若能跟他好言相商,他或许还真会劝哥哥弃了瞿广翰,跟着没藏讹庞干事。但如此强力硬逼,他断然不肯听命。

    他因此挨过饿,也挨过打,好在还没生什么病,未给医官下手之机。他自己知道,照此下去,他这条命唯有扔在贺兰山里,便时刻琢磨着跑掉。

    他有了逃走之心,行事便聪明了许多,不再硬顶硬抗,不再找打,也能尽量吃得饱些。他也领命写了家信,这样就少招人留意。有事无事他就大骂瞿家父女,这原本都是他心头所想,也不算是违心之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