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没藏先生是党项族人,跟没藏太师同姓同族,两家却没有多大关联。简短来说就是,他们两个,一个太穷,一个太富,也就老死不相往来。” 楚青流道:“这也寻常得很,同样都姓赵,有的人在东京汴梁当皇帝,有的人在荒村里头种田犁地,交粮交税。” 黄长波道:“十五岁那年,没藏先生灵性大发,离开夏国,投入崆峒派丁仰真丁先生门下。那时丁先生虽还未接任掌门,但武功已然大成。没藏先生一个无名小子,能结识此等名师,对咱们学武的人来说,不能不说是少有的奇遇。那时我刚才两岁,还是人事不知。” “到了二十三岁那年,没藏先生已将崆峒派的大要精华全都了然于胸,关起门来,已能与丁先生坐而论道了。丁先生说,于武功一途,他已没有东西可教,只能说是相互切磋了。” 楚青流听到这里,说道:“青出于蓝,这事也是有的。” 黄长波道:“尊师吴抱奇也是此等明师。” 楚青流道:“那是自然,能得遇家师,是我楚青流毕生一大幸事。” 黄长波道:“那你为何言语间还会有不平?” 楚青流道:“我想起了自己一位义兄,我这义兄生性2爱武,却总是难遇明师,被人蒙骗多年,耗去钱财不算,更可惜的是耽搁了时日。我义兄若是自幼能得良师指授,成就必然不可限量。” 黄长波道:“你义兄的名姓,能说给我道么?” 楚青流转过身来,仍是盘膝而坐,说道:“我义兄姓魏,双名硕仁,有个名号叫做南海大人。” 黄长波道:“这人我还真未听说过。” 楚青流道:“那是你少到中原的缘故,他眼下想来还该在西南大雪山上寻觅药材。” 黄长波略略沉吟,说道:“丁先生那时已接任掌门之位,他特别允准没藏先生离师三年周流天下,寻师访友,开阔心胸。” 楚青流道:“该不会是去四处偷师学艺吧?” 黄长波笑道:“你这个人,总是爱把人往坏处里想。没藏先生离开崆峒山,重回到这贺兰山居住,他说,他心中深信自己的出路必得在这山里找。” 楚青流道:“俯察天地阴阳,师法造化自然。果然是高人行径,这可比偷师学艺要高明得多了。” 黄长波道:“你这说得又太好听了。俯察天地,夺天地之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那可是难之又难。”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