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乐州大鼎-《都市第一武神》


    第(3/3)页

    老师看了许迟一眼,随后道:“如果你实力可以的话,当然可以,下午去挑战乐州大鼎”

    吃完午饭之后,许迟便来到了所谓的乐州大鼎前。

    这是一座古朴的大鼎,高几十米,占地面积三百多平。

    整个大鼎坐落在山上,大鼎下面,有着称重的装置。

    在峭壁的前方,有着一个大屏幕,上面的示数是0。

    许迟站在了峭壁之前。

    这时候走了一位老者,他看了一眼许迟道:“你想挑战乐州大鼎,获得校外历练的资格?”

    许迟点点头。

    “获得校外的历练资格的途径很多,你怎么选择了最难的一个”

    老者懒洋洋地道。

    许迟一脸狐疑,难道还有其他途径?

    不过既然来了管他难不难都要挑战一下。

    “你可以选择要挑战的项目,我给你具体的讲解”

    老者带着许迟来到了操作室。

    屏幕上放显示着几个选项“武道天赋 剑道天赋 精神力天赋 速度天赋 ”

    一共四个选项。

    “乐州大鼎,考验的是一个人天赋,而不是某一领域的实力,这座大鼎,是一位天符师用精神力,从墙外搬过来的,搬来之后,他也就累死了,修炼出来的精神之心,也就留在了鼎中”

    天符师?

    精神之心?

    老者只是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极大的信息量。

    仅仅是地符师,就已经是九州国,符师界顶尖的存在了。

    地符师上面还有神符师,之后才是天符师。

    天符师到底有多强,许迟不太清楚。

    但是他知道神符师可以和武道王者,相抗衡。

    那天符师,会比武道王者更强一些。

    因为这大鼎,是符师搬运过来的,所以对于后辈的天赋极为看重,这个大鼎用来测试天赋,再正常不过。

    “看到屏幕上的数字了吗”

    老者手指了指,峭壁上的屏幕:“现在的数字是0,峭壁能够在你攻击的时候,检测到你的天赋。

    天赋越高,大鼎向上飞起的高度越高,随后落下产生的能量也就越大,之后屏幕上的数字,就会产生变化。

    若是上面的数字到了9,那么你就能获得精神之心了”

    听到精神之心,许迟一脸懵逼。

    “精神之心,就相当于气力丹,达到了地符师之后,就有了精神之心”

    就在此时,体内剑灵突然开口:“要是你能够得到精神之心的话,我有办法,让你成为地符师”

    要是成为了地符师,遇到郁龙这种对手,就不需要用龙泉剑了,到时候能省下不少兽丹。

    可是郁龙死了,也遇不到了。

    想到这里,许迟的目光炽热无比。

    就在这时,后面走来了一群人。

    何峰带了一群人走了过来,道:“许迟,你是要挑战乐州大鼎?”

    许迟点点头,倒是没有隐瞒。

    后面还跟着,那名任课老师。

    显然校长是那名任课老师带来的。

    “这是好事啊,这乐州大鼎已经有了三五年没人挑战了”

    何峰目光中流露着激动之色。

    许迟战胜郁龙的事情,他早就听说了,因此再见到许迟的时候,更加热情。

    “好归好,可惜的是,自从那名天符师将这座大鼎举过来之后,后面的人,就没有能够将屏幕上的数字,上升到6,昔日的马军来过这里,他测试的是,武道天赋,级别是5,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位”

    何峰的声音突然沉了下来。

    望着山上的大鼎,许迟的目光炽热无比。

    这精神之心,绝对不是凡物,不然不会将夺取的条件,设置的这么苛刻。

    “当年,我挑战过,示数是2 ,真是惭愧至极,一些武道王者,也试验过,他们大多是4或者3,能到5的也就是马军一人”

    何峰继续说道。

    “校长,我开始选了”

    许迟按下了按钮,选择了剑道。

    他很想知道自己的剑道天赋。

    剑灵可以选择很多宿主,唯独选了他,一定有原因的,许迟对自身的剑道天赋无比自信。

    剑道?

    在许迟选完之后,何峰微微一愣,原以为许迟会选择武道,或是精神力测试,唯独没想到,他竟然会选择剑道。

    要知道,剑道已经落寞了几百年。

    已经有几百年没有选择剑道了。

    就在大鼎的附近,山上的丛林中,站立着两道人影。

    其中一道身形是郁阳平。

    “小家伙有些嚣张”

    郁阳平开口道。

    “郁武将,你觉得那家伙,能不能获得精神之心”

    郭自明问道。

    “获得精神之心,怎么也需要天赋9等,怎么可能得到”

    郁阳平目光阴冷,向着峭壁处看了过去。

    “万一呢”

    郭自明倒是和郁阳平,持不同的看法。

    郁阳平冷笑道:“要是能获得那样更好,那样宗族方面就会重视起来,到时候,两个宗族的强者都会出动,许迟必死无疑”

    不知是谁,将消息传了出去,峭壁面前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