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寿春情况-《三国之弃子》


    第(2/3)页

    董承满不在乎地说道“这事,曹操上报了陛下,朝中大臣们都是知道的。曹昂过去式为了巩固淮南的防御,以防万一而已。”

    司马朗深感董承的智商实在是堪忧啊,连司马朗话中之意都没有听明白。

    “国舅啊,要是如此就好了。在下发现曹操的子弟和妻妾都不见了。曹操的丞相府现在都没几个人了。在下有几个眼线在淮南,发现曹操的家人都在淮南了。而且他们看样子并不是在淮南久住的。国舅,你应该明白在下的意思了吧。”司马朗干脆就把给董承说清楚了,要是董承这样都听不明白,那司马朗就真的没有办法了。

    不过董承智力不够的话,正好就是司马懿说的那种傻瓜了。

    董承是有点脑子的,没有点智力怎么可能在曹操这只猛虎的身边存活那么久。司马朗都说的那么清楚直白了,董承是完全明白了。

    “你是说曹操奸贼也在谋划着后路了?!你确定?”董承震惊地说道。

    司马朗心中冷笑不已:曹操乃是英雄人物,你这等小人在想后路了,曹操怎么可能不会另作打算啊。

    表面上,司马朗正襟危坐地说道:“国舅,曹操定然让他的子弟与家人离开豫州这个是非之地。在下拿自己的脑袋担保。曹操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行事起来不会有所顾忌。在下认为,我等之事是不是要提前一下了?”

    为何司马朗会怂恿董承提前行动呢?因为司马朗这边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毕了。另外的司马懿也传来消息,说司马懿派来接应的人很快就要到了。

    司马朗这才过来怂恿董承这个傻瓜。司马朗是一脸的忠厚老实,一脸的为董承着想的样子。

    董承惊疑不定,他对于这种情况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曹操都在准备了,那就是说曹操在关键的时刻对刘协和董承他们是不需要有什么顾及的,反正他的子弟都离开了寿春城,别人和全家的死活就不是曹操该关心的。要是到了关键时刻,曹操直接放弃寿春城,那刘协和董承他们该怎么办啊?那时候要是来了,刘协和董承就会成为刘玉的阶下囚了。不,甚至连做阶下囚的机会都可能没有。

    “曹贼,你果然够阴险的,表面上说光明正大大,实际上,你却比小人还小人。吾看错你了!”董承心中默默地对着曹操不断地怒骂着。

    司马朗暗地里观察着董承的脸色变化,心中估计董承现在的心情定然十分的惊讶与不安的。

    “伯达,此事重大。本官无法作主。你回去安心等待,先做好准备。本官考虑一番之后再行通知。”董承不是那么容易就做出决定的。

    司马朗知道董承不可能那么容易就做决定,董承还是需要去向幕后的老大刘协汇报一下,真正能够做出决定的只有刘协了。

    “那在下就先行回去准备了,还请国舅多多考虑。”司马朗该说的都说了,就看董承和刘协有没有魄力了。

    司马朗离开后,董承立马就出了自己的府邸,他的目的地就是皇宫。

    而司马朗并没有立刻从董承的府邸立刻远去,他就躲在董承府邸附近的一条小巷子的阴暗角落。

    看到董承急火燎燎的往着皇宫而去,司马朗露出了诡异的冷笑,自言自语地说道:“董承啊董承,看来你就是最好的替罪羊啊。你可不要让在下失望啊。”

    董承在前往皇宫的时候,特意避开了荀攸和荀彧所在的地方。

    镇守寿春的荀攸和荀彧都不是好对付的,董承必须做的十分的小心,免得暴露出来,遭遇曹操的屠刀。

    虽然这样做,会让董承走很多的弯路,但为了安全着想,董承还是愿意浪费这么一点时间的。

    负责镇守寿春的荀攸明白表面上安静的寿春,实际上是暗流涌动。而且从得到的各种情报来看,已经有很多人在谋划着自己的后路了。

    加上曹操这边一直都没有胜利的消息传来,荀攸倍感压力。

    荀攸亲自到了自己的叔父荀彧的府邸去商议。

    按照年纪来说,荀攸比荀彧要大。可论其辈分,荀攸就比荀彧挨了一辈。大汉以孝治理天下,尊老爱幼是必须的。如果不是同一家族的,荀攸但是可以和荀彧平起平坐。可惜啊,荀家家教深严,在辈分上是容不得半点马虎。即便是你活到了一百岁,只要一个辈分比你大的三岁小孩,你都要行礼。

    好在荀攸这么多年来都习惯了。
    第(2/3)页